是期货带动现货(期货带动现货上涨)的助推器。期货上涨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。首先,原油供应宽松,全球原油供应面临过剩。此外,英国脱欧风险也是催化剂之一。
原油:由于中东地缘局势紧张,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此前已经延长减产协议期限,原油供应过剩的预期有所增强,美油一度站上70美元关口,一度刷新2008年4月以来新高至70.72美元,这也给多头提供信心。
原油:供应紧缺,油价大幅上涨。中东地区生产问题愈加严重,美国和沙特为争夺OPEC+的市场份额而联合减产,均加大了供应的影响。OPEC产油国在12月的会议上对增产并不乐观,声明中表示,由于原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,明年的产量将会出现下降。此外,沙特、科威特和阿联酋也对增产持乐观态度,预计明年一季度原油供应将会达到1000万桶/日。
下游需求恢复,原油价格近期稳步上涨。
近期,国际油价持续上涨,国内部分地区汽柴油已经达到140美元/桶,折合升价为84美元/桶,虽然国内油价整体涨势较小,但未来国内成品油市场有望进一步提高,能有效缓解原油成本压力。
原油库存增加,但成品油库存小幅下降。国内数据显示,截至11月20日当周,原油库存减少718.5万桶至4.582亿桶,因需求快速复苏,炼厂增产,但成品油库存仍然大幅减少。
受到炼油利润提高以及原油出口量下降的影响,国内成品油库存,汽油库存以及精炼油库存增加,总体来看国内成品油库存处于较高水平。
国际油价上涨对化工品是利好,但原油价格上涨对化工品价格上涨构成抑制,尤其是原油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化工品价格。因此,我们预计近期化工品价格涨幅有限,化工品价格上涨驱动减弱。
对于甲醇,供给偏紧的预期也是甲醇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。据估算,2017年国内甲醇产量为44.58万吨,同比增长5.85%;而需求量为520.44万吨,同比下降6.96%。受传统需求缓慢恢复的影响,整体甲醇市场仍处于偏紧的状态。
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年初检修,预计11月底甲醇装置复产。今年以来,随着冬季到来,下游装置检修期较短,甲醇装置开工率有所回升。同时,进口数据显示,10月以来,华东地区进口甲醇装置平均开工负荷为62%,较9月提升26个百分点。11月,国内甲醇进口数据显示,华东地区进口甲醇到港量仅为12万吨,较9月小幅下降15万吨。目前,华东地区甲醇装置开工率较高,供需两弱,但甲醇价格较高,买盘力量不足。
烯烃装置检修压力增大,乙二醇价格也出现了上涨。截至11月21日,国内乙二醇周库存为19.99万吨,较9月底增加9.54万吨,增幅达24%,且整体库存水平仍处高位,进口量的增加使得华东地区供应压力较大,但是港口库存的下滑,也使得整体现货偏紧。截至11月22日,华东地区乙二醇港口库存为18.64万吨,较9月底增加7.24万吨,增幅达20%。但从港口库存的偏紧情况来看,港口乙二醇仍处于偏紧的状态,这也意味着乙二醇价格上涨对甲醇的驱动减弱。
整体来看,短期来看,虽然新装置将有产出,但考虑到港口及下游装置的检修及复工时间,短期内甲醇仍将处于供需偏紧格局。